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《品德》报考条件
1、知道《品德与生活》、《品德与社会》的课程性质。《品德与生活》是以培养品德好、乐于探讨、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活动型综合课程。《品德与社会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,促进学生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步的综合课程。两门均为综合课程。
2、知道《品德与生活》课程基本框架:以三条轴线(即儿童与自我、与社会、与自然) 四面(即:健康安全地、愉快积极地、负责任有爱心地、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)来确定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标准的。知道《品德与社会》课程的基本框架:以一条主 线(即儿童社会生活)三个点(即:社会环境、社会活动、社会关系)六个方面(即:个人、家庭、社区家乡、祖国、世界)来确定教学目的与内容标准的。
3、理解《品德与生活(社会)》课程的基本理念:道德存在于儿童日常;引导儿童热爱生活、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;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,尊重儿童的权利;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。
4、学习《品德与生活》、《品德与社会》课程标准内容,知道两课程的目的和具体内容标准。
5、整体把握浙教版《品德与生活(社会)》的教程个性特征。通读所任年级教程,学会本册教程编排体例及特征,明确本册教程应该达成的教学目的。
6、能结合所任年级教程理解品德学科的综合性特征,并能进行科学适当的教学预设。
7、能结合所任年级教程理解品德学科的生活性特征,并能进行科学适当的教学预设。
8、能结合所任年级教程理解品德学科的活动性特征,并能进行科学适当的教学预设。
9、知道品德资源的特征及。
10、学会品德资源开发借助的原则和渠道。
11、理解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,能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,擅长借助学生当下生活环境的品德教学价值,擅长从学生的周围日常挖掘品德教学资源。并能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,因地制宜找到适合的教学资源。
12、理解品德学科的学科整理优势,能依据具体品德教学内容例举可以整理的学科资源。
13、能对品德课堂教学运用课程标准理念进行深刻深思,写出完整深刻有价值的品德教学案例。
14、理解品德课堂教学倡导的六个教学观:生活化教学观、生成性教学观、交互式教学观、体悟教学观、主体性教学观、整体性教学观。并结合具体教程进行有效操作。
15、能结合具体教例剖析体悟对于学生品德进步的价值。